主页 > 比特币 > 正文

项目分析的有效度与复杂度关系 以Cover举例

2020-12-12 09:02

第一部分

首先想明白一件事儿,咱们来到这个市场的目的。

有朋友可能会说,当然是赚钱。好了,如果是为了赚钱,赚钱之外的事儿就放到一边,不要旁生枝节影响思维。

说一下两条关于投资的基本方法论:

第一、复杂的模型并不能推导出准确的结果。

模型的复杂程度和正确程度并不是正比例递增关系。

项目分析的有效度与复杂度关系 以Cover举例

手绘一张,基本上就是这个关系。刚开始随着复杂性上升,有效度也会上升,然后维度越来越多,单点研究越来越深,达到瓶颈,然后复杂度继续提升,有效度反而会下降。

声明:这里只是我的经验总结,并不是高深的理论,复杂也只是在普通人看来的复杂,请不要用数学家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所创立和领导的文艺复兴公司模型如何精妙复杂、收益如何高来反驳本文这一论点,因为你我离人家还有一光年的差距,他的方法不适用于普通人。

第二、模型要足够简洁,并且有一定的概率是有效的。。

如果不够简洁,如何能高效地决策呢?针对币圈小项目,等咱们研究完,项目热度都过去了。还如何投机赚钱?所以“唯快不破”。这是权衡利弊之后的行为决策。

DeFi领域的小币种研究维度很多,实际投资的时候,为了快速把握几个或者几十个项目,没有那么多时间各个维度全部看一遍。说是各个维度,也有很多维度无法把握,例如,我也不具备研究代码漏洞的技术能力——如果你有个技术团队,加上几个研究员分工协作或许会好一些。当然,即使有了团队,模型复杂度上来了,也请回归第一条复杂度和有效度的理论。

研究白皮书,了解经济模型当然是初步要做的,但很重要的是对市场的感觉,对于长期炒股或者炒币的同学来说,这个也叫作“盘感”(关于大盘的感觉,或者关于盘口的感觉)。其实,项目研究也有盘感。

——————————————

第二部分

说一下我投资cover的经历:

我在0.64ETH的时候投资Cover,涨50%后,取回本金;Cover继续涨,然后迫使我关注更多的信息,在1.5ETH的时候加仓不少,然后在1.9-2.2ETH价格之间分批次抛出。

以上就是整个过程。为什么会是一开始投入筹码不够多?为什么要赚了50%就取回本金?为什么在1.5ETH的时候又加大仓位呢?

最开始是因为这是Andre Cronje相关的项目(简称AC项目),所以小仓位试水。取回本金后,看到社区又大又活跃,然后写出了一个估值模型,然后根据模型进行投资。

社区大有个基本标准,早期项目的twitter关注人数需要超过7000人,这是经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