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是金融的最前沿,而区块链本身就是金融。
这是acBTC创始人Daniel Tang对整个区块链行业未来的认知,目前,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从业者均认为:区块链的未来必须是金融。那有人一定会说:区块链能够赋能很多行业,并使其变得更加可信任、透明等等。区块链的确可以应用在很多其他领域,但是论市场规模和落地实用性看,金融的应用规模要远远大于其他所有应用的总和。
为什么这么讲,我们可以看单单区块链衍生品方面的应用发展史,便可见其金融基因之一斑。
我们发现,比特币的衍生品应用在2011年便开始出现,并快速达到完善。十年以来,比特币的价值从0到现在的20000美金,其中又多次大起大落,在早期还险些夭折,这意味着比特币天生的超高风险属性。衍生品之所以很早就在传统金融领域出现,是因为很多人是风险偏好者——300%的利润人们都宁可冒着绞首的风险!一直做多资产不好玩,应该玩点杠杆,玩点期权对赌一类的,总之是那种刺激的。
在ICO热潮之前,就有很多人专门做比特币相关的金融业务,这时候衍生品还不是最风靡的比特币玩法,不过这时,在期权合约里出现了一种叫做永续合约的产品,也就是说人们可以把行权/交割时间一直往后推,这样就变成了完全的炒合约了,这种做法风险极其高,几乎难以预测——因为比特币本身没有实体经济挂钩,而比特币合约又是基于比特币来再次定价。不过,就是这样的疯狂的金融产品,竟在币圈熊市的时候走在了舞台中央,成为了玩家的新宠儿。
可以发现,在区块链“大航海的旧世界”,高风险伴随着所有的参与者。可以说,没有高风险高收益的极致金融诱惑,区块链是不可能发展到现在的技术水平的。如果仔细回顾区块链关键的技术突破,都是最终为了提振某种价值载体(token)的价格:比如说扩容问题,它可以让交易被确认的时间大幅缩减,这样会使得货币作为价值传输媒介更有效率;放在智能合约的方面,它可以让链上数据快速被修改和存储,如果链上的数据和存储权利被token所对应(现已知,包括aelf在内的区块链系统引入了系统性能类别的token),那从经济模式看,数据被处理的速度越快,相应token的需求就会越高,从而提振币价。
这种能瞬间改变一个普通人的命运的领域,让无数的个人纷纷涌入,时代的浪潮,也造就出了一批币圈大佬们。这似乎已经是最前沿的金融了,但是很长时间以来,在传统金融机构的眼里,区块链炒币就只是“劣化的金融”,搬不出台面。但是DeFi的出现,让机构开始重新严肃思考去中心化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