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星展银行推出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代表了主流市场终于接受数字货币,因为只有当传统金融机构增量用户进入数字货币市场才意味着真正的繁荣到来,而这种商业格局演化现在已经开启——银行不再用传统思维做金融科技新业务,数字货币交易所同样不能固守常规,因为担心监管约束就逃避与合规金融机构合作。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以高达6130亿美元的巨额负债宣布破产,成为全球金融危机失控的标志。
两年后,次贷危机余波辐射到新加坡。2010年7月14日,与雷曼兄弟关系密切的星展银行被迫宣布在不承认任何责任下同意和解计划,向已购买雷曼债券的2,160名合格投资者提供高达6.51亿港元的巨额赔偿。之后,时任香港证监会主席的韦奕礼对外做出承诺,保证不会对星展银行及其雇员采取进一步执法行动——6.51亿港元,星展银行“默默”吞下这颗苦果,但也把这次惨痛教训永远刻在心里,或许就是从那时起,他们开始和“中本聪”一样尝试寻求其他出路。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眨眼,十年已过。
2020年12月10日,星展银行官方“突然”宣布与新加坡交易所(SGX)合作推出全方位数字交易平台,旨在为机构客户和合格投资者打造全面的数字资产代币化、交易和托管生态系统,打造包括加密货币等数字资产在内的资产代币化和二级市场交易,并为四种法定货币(新加坡元、美元、港币、日元)和四种最成熟的加密货币(比特币、以太坊、比特币现金、瑞波币)提供相互兑换服务。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星展银行背后最大股东其实是具有新加坡政府背景的淡马锡控股,而淡马锡在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行业布局已久,这家主权基金巨头早在两年前就秘密启动“实验舱”项目,旨在探索区块链行业投资机遇,一年前又与谷歌、黑石集团和罗斯柴尔德家族联手成立规模高达800亿美元的区块链基金。今年五月,淡马锡宣布加入Libra协会(现更名为Diem协会),之后与新加坡交易所旗下数字资产平台完成3亿美元数字债券发行。
从上述这些背景来看,星展银行选择「杀入」新兴金融科技行业绝非偶然,作为整个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星展银行已经吹响了进军数字货币交易市场的号角。一些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始“蠢蠢欲动”,比如中国建设银行此前计划发行30亿美元的数字化证券,并支持使用比特币在数字货币交易所认购;另外美国监管机构最近也「放宽」了对数字货币的约束,允许各种规模的全国性银行和联邦储蓄协会托管加密货币,包括美国银行(U.S. Bank)和PNC在内几家知名传统银行均表示有意向客户提供加密货币保管和其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