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比特币 > 正文

波卡为何是一条“新”的区块链?一条稳定的区块链?

2020-12-16 09:14

波卡到底是什么?

在提到波卡时,人们总是会看到类似“异构跨链与万链互联”这样的字眼,事实上,这词汇都是对波卡技术的高度概括,技术之外,还可以站在更高的维度理解波卡,例如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要从头开发波卡这样的项目,思考为什么在不远的未来,会有众多应用诞生在这个平台上。

即,为什么波卡是新的?为什么波卡会是稳定的。

为什么要从头开发一个区块链?

为什么我们不在现有区块链上“修修补补”,让这条区块链具有超前的技术特性,以适应当下需求?

例如,Vitalik Buterin为何不分叉出一个比特币,然后在这条区块链上增加智能合约功能,而是从2013年开始,耗费3年时间去开发了新的区块链。Gavin Wood又为何不在以太坊上增加异构多链功能,而是从2015年开始,用了如此漫长的时间开发了波卡?

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现有的区块链平台不一定能满足应用程序所需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

以比特币为例,比特币的底层由存储层、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应用层这几个模块构成,但比特币的可定制性是极其有限的,开发者想要对其中任何一个模块加以改进,以适应当下需求,都是极其困难费时费力的,且容易很招致硬分叉。

众所周知,BCH从比特币分叉之后,数年后才具备了智能合约的功能,代价就是比特币社区严重分裂,后来又经历了BSV与BCHA这两次严重的硬分叉,每次硬分叉都是“伤筋动骨”,BCH社区无论如何讲故事,都无法让曾经的裂痕得到弥补。

同样的道理,虽然从2013年下半年至2015年间,Gavin Wood全程参与了以太坊的开发与架构,对以太坊1.0的协议开发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参与了ETH2.0的架构设计,但是以太坊已经变成了一艘巨轮,想要短时间内改变航向是十分困难的。

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内部沟通方面,Gavin都无法对以太坊当时的状态产生任何影响。

波卡诞生之后,相较于ETH2.0,波卡在技术架构方面的优势,至少有四个方面,分别是更高级的分片设计,更高级的智能合约语言,更高级的共识机制,更高级的治理方式。

我们以ETH2.0的片设计为例,根据以太坊技术路线图,ETH2.0的3个阶段全部完成之后, 分片数量64个,但是波卡能够做到无限扩展,波卡中继链前期只有100个平行链,但是中继链上还可以再链接中继链,达到无限分片的目的。 

再以智能合约语言为例,ETH2.0升级的重要一点就是从虚拟机(EVM)过渡到WASM模块,而波卡目前已经拥有了WASM模块,方便开发者以更加快捷、深度的方式进行智能合约编程,而且已经可以使用。相比之下,ETH2.0尚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够上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