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给金融带来了新机遇。支付系统的现代化和数字货币备受关注。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支付”这一时刻,究竟其中需要完成哪些事情?新的科技手段会带来哪些改变?
今日,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出席“2020上海金融论坛”并发表演讲。他表示,在信息获取、处理能力大大提升后,交易时刻就能做更多的事情,让跨境支付更为便利。区块链是其中一种技术实现的路径,通过数字货币钱包,在交易支付时,同步完成汇兑。这背后的技术支撑是:获取双方数据、高效处理数据,减轻事前、事后一系列监管、风控的工作量。
他进一步表示,这样实现跨境交易的好处是风险可控,由于经常项目基本都是小额,还有数字代码判别商户,而智能合约又能再加一把安全锁;从结算角度来看,央行和商业都可以处理汇率风险;而且也很符合亚洲、新兴市场的实际需要。
他认为,如果未来真出现世界货币,照目前思路,技术的适应能力也不成问题,而且很多方案是具有相当程度的灵活性,可以及时调整适合未来全球金融格局变化的需要。
以下为演讲整理。
我想借此机会谈一谈IT发展促进支付体系现代化和跨境支付的便利化。
首先我们想说,科技的发展给很多业务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支付系统的现代化和数字货币,自然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领域。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某个场合下提到“要加快推行数字货币研发”,这也是给我们提出了任务,我借此讨论一下这方面的想法。
支付体系,首先我们说在支付的时刻,或者支付的那个瞬间,究竟需要完成哪些事情?我们接下来就可以再仔细想一想新的科技手段会在这方面带来哪些改变。特别是零售支付,在零售支付的那个时刻,消费者首先要获得价格,通过价格来考虑是否购买某一个东西或者某一项服务。如果是跨境交易的话,还需要获得汇率方面的信息,折算后来考虑是否购买。如果是现金交易的话,可能要事先要准备现金。如果是账户交易的话,交易瞬间要完成这些交易的一部分,其中如果使用信用卡,那你需要获得授权,如果使用贷记卡的时候,也需要进行身份的验证。
商务部在接收到钱的时候要对销售税或者是增值税进行记账,所以为什么说很多零售商或者很多国家都要求必须使用收款机。此外交易完了以后,它要进行财务核算,在接收货币的时候,也需要考虑是不是假币,这个交易有没有合规的问题,交易是否是真实等。如果是信用卡或者贷记卡的时候,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密,确保不会被截取。
在交易这个时刻,实际上是要干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无非就是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