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万连山
|墨眠、顾树
|勾股大数据
本文共计7362字,预计阅读时间20分钟。
在中国众多企业家中,曹德旺算是一个异类。
一面是一掷千金、慷慨大度的慈善家,一面是一毛不拔、斤斤计较的资本家,一面又是独来独往、重家爱国的企业家。
他好吃、贪杯,身材肥胖,不苟言笑,很早就腰缠万贯,却还能数十年如一日凌晨四点半起床,第一个赶到公司,古稀高龄还坚持每天工作。
很多人称曹德旺是商界最通透、最聪明、最复杂、最富戏剧性的人,恰如其分。
低眉行事,怒目经商,家国情怀,敢做敢言,早已成为他身上抹不去的标签。
也许,正是这种真实中掺揉的复杂,才叫人生。
01、风起于共和国初年
若非一场意外,曹德旺本该是阔少爷出身。
1947年,上海滩花花世界风雨飘摇。明眼人都能看出,民国政府不行了,离开方为上策。
“永安百货公司”的股东曹河仁买了条货船,把所有家当打包运回老家福清,妻儿随自己搭乘客轮。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好消息是全家安全回闽,坏消息是货船被风浪打翻,万贯家财沉入海底。
好在妻子陈慧珍还有些嫁妆首饰,勉强能在乡下盖一栋两层小楼。
时运艰难,来帮忙的工人被国军抓了壮丁,家属每日来要钱要人,曹河仁万般无奈,只得返沪重操旧业,留下妻儿为质,吃了上顿没下顿。
陈慧珍是地主千金,极好面子,即便在最艰难的时期,家里依然一尘不染,孩子们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
“不要和人说我们家一天只吃两顿饭,也不要说肚子饿,没有人会同情你,要有骨气。”
多年以后,曹德旺每每提及母亲,总会落下眼泪。
曹德旺是次子,本没有名字,姑且称之曹二。8岁那年,因交不起5毛钱学费,一直没去上学,是村里的先生出面,说学费晚点交没关系,还给他起了个大名。
两年后,父亲曹河仁返乡,经常花生米就酒,给孩子们讲述自己的辉煌往事,灌输基本商业知识。
“有多少能力,就办多少事。等你们懂这个道理,老子肯定早就死了。”
初一那年,曹二偷偷去河里游泳,被学校通报批评。少年血气盛,极为不服,偷偷跟踪蹲茅坑的教导主任,爬上围墙,滋了对方一泡尿,闯下大祸。
就这样,他13岁就辍学在家放牛。
古诗词里,放牛娃本代表着无忧无虑的童年,但曹德旺并不开心。
时值三年自然灾害,曹家本就一贫如洗,家里的大人又不会务农,日子过得极其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