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台

揭秘“海汇国际”百亿金融骗局

案件由湖南衡阳警方牵头侦破,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大规模打击行动,查封资产无数,涉案主犯也陆续落网并获刑。这一案件的侦破,不仅标志着执法部门在打击金融诈骗方面的重要胜利,也为投资者敲响了防范金融陷阱的警钟。
骗局拆解:从“外汇投资”到传销帝国的真相
“海汇国际”自2018年起以“外汇投资”为名起家,宣称总部位于马来西亚,拥有国际金融牌照,并广泛涉足外汇、贵金属、房地产等领域。通过伪造监管证书、找人假扮高管拍摄宣传视频等手段,他们成功构建出一个看似合法、实力雄厚的“跨国金融集团”形象。
实际操作中,该平台设立了1500美元的入门门槛,必须通过老会员邀请码注册,形成上下线关系,并给予上线高额返利,典型传销模式初显端倪。更具迷惑性的是,平台设计了“双账户系统”,一个模拟虚假K线图和交易数据,另一个则打着“保本保息”旗号欺骗用户投资。
平台背后的技术操盘者刘俊伟不仅开发了整个虚假系统,还将大量资金非法转移用于个人豪奢消费。同时,平台通过租用亲友90余张银行卡,甚至将部分银行卡寄往境外,以虚拟货币形式掩盖资金流向,增加追查难度。
社交诱导与心理操控:如何让90万人入局?
海汇国际在推广策略上采用了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方式:

  • 线上:数百个微信群、话术统一的“托儿”每日晒收益、制造赚钱假象;
  • 线下:高档酒店举办“财富论坛”,邀“专家”演讲、投资者现身说法,营造成功氛围。
    在心理层面,他们抓住人们对“高收益”的渴望,尤其是中老年人、低金融素养人群以及希望逆袭的年轻人,巧妙利用“保本承诺”、“稳赚不赔”诱导投资行为。更有不少受害者,在被骗后为了“回本”,选择拉亲友入局,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更多家庭撕裂与信任危机。
    司法进展:主犯获刑,资金追缴仍在继续
    自2021年案件浮出水面以来,公安机关持续深挖线索,直至2022年开展全国统一收网行动,抓获大量涉案人员。2024年6月,核心主犯刘俊伟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罚金200万元;陈姝含被判3年6个月。
    尽管案件已告一段落,但大多数投资者损失的资金难以追回,司法机关仍在进行进一步资产追缴及受害者安置工作。
    案例警示:识破骗局的四个关键点
    海汇国际案带来的教训,值得每一位投资者深思:
  1. 警惕“保本高息”承诺
    所有声称“稳赚不赔”的投资,都是骗局的高危信号。
  2. 认清传销特征
    涉及“拉人返利”、“层级返佣”的模式基本可判定为非法传销。
  3. 了解法律底线
    中国法律从未批准任何机构在境内从事外汇保证金交易,所谓的外汇投资平台基本属非法经营。
  4. 摒弃一夜暴富幻想
    投资需脚踏实地,建立风险意识,才能在动荡市场中稳步前行。
    在数字投资时代,作为全球领先金融交易商信息查询平台的外汇天眼 WikiFX,通过多维度服务为投资者构建安全防护体系:收录全球超 3.8 万家金融交易商实时监管数据,涵盖监管机构注册信息、牌照状态等核心维度,用户搜索名称即可秒级生成 “数字信用档案” 查看资质;运用 AI 算法实时扫描交易商合规动态,对监管状态变更、用户投诉激增等风险信号智能预警,精准识别 “监管套牌”“ 地址造假 ” 等隐蔽骗局;除基础资质查询外,还提供 7×24 小时全球金融监管资讯、诈骗案例解析及防骗技巧,投资者通过 Google Play 或 App Store 下载 WikiFX 手机应用,可随时获取交易商安全评分、用户真实评价及行业反诈动态,让投资决策建立在充分信息核查基础上。
    结语:远离传销陷阱,守护辛苦钱
    “海汇国际”的崩塌,不仅揭开了非法金融传销的残酷面貌,也映射出当下部分民众在金融知识与风险防范意识上的严重短板。社会、媒体、监管机构乃至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未来共同提升对金融诈骗的识别能力。
    在投资前,多一分怀疑、查证与学习,远比盲从更能守护你的财富与家庭的安全。

发表评论